很好看耶^ ^
之前就在網上看到很多人對它的讚不絕口
我覺得是最近洋片少數讓我覺得不是看完就把它忘了 , 而是會反覆咀嚼的好片吧...

不過說是創意十足倒也沒有那麼誇張啦
可能是因為之前看過鬥陣俱樂部 , 所以對它的手法倒不會很驚訝
只是我一開始雖然已經推測出約翰庫薩克應該就是那個殺人犯的另一個人格
卻沒有想到原來十個人都是!

不過還是會有一點點可惜的感覺...因為這部片似乎最終的重點不在謀殺案本身
所以在整個殺人過程中有些地方就覺得有些含糊 , 沒有交代的很清楚跟不太合理的感覺...

兇手的部分 , 覺得似乎在那個小說中常看過
就是這種被關在類似"無人島"上, 然後一個個被殺的情節...
通常都會有個著名的殺人犯被關在一起或是新聞報導說他逃來這附近...
然後大家一開始都會以為是他 然後一定事實上就不會是他幹的-.-

我想大家到汽車爆炸那邊應該都有些懷疑吧...
正如約翰庫薩克所說的 , 就算被炸死也該有留下些什麼...怎麼可能完全消失?
本來我覺得最有可能的是那個警察 , 但是後來他們發現之前死的人屍體都不見了
從汽車爆炸到發現屍體不見這段期間 , 活的人都一直聚在一起(包括警察)
所以唯一有可能的就是有人假裝被殺死! 那唯一有嫌疑的就是吉妮跟小孩
因為他們兩個找不到屍體 , 有可能在大家在汽車那邊的時候
他們就去把屍體搬走....
可是路正被殺害的時候 , 吉妮卻是在浴室裡哭喊的這個觀眾都有看見
那麼答案就很明顯啦 , 兇手就是那個小孩...

不過我覺得小孩的話有些地方其實有點說不過去
比如說一個小孩可以那麼有力氣把球棒塞到一個犯人的口中殺死他@ @??
他殺路的時候路應該也可以打暈他或幹嘛的吧
就算路可能被刺傷而無力反抗 , 但沒有道理到完全不知道是小孩幹的就死了吧
如果他看到是小孩下的手 , 他應該會驚叫出小孩的名字而不是一直叫吉妮開門不是嗎??
所以我覺得唯一的解釋就是像某位網友說的
那個人格其實不是小孩 , 只是以小孩的形體出現罷了...

結局會是那樣我想大家也是都心知肚明了吧....
因為小孩既然沒死 , 那絕對是會來殺那個女的
只是我想起鬥陣俱樂部的結局是最終的主人贏回了自己的軀體(雖然小說不是)
但致命id的結局卻是相反啊

也正因為如此, 所以覺得很有意思啊:)

不過我一直不大懂約翰庫薩克講的那句話耶...
就是那個'當我上樓時 , 我碰到一個本來不在那出現的人...我希望他已經離開..."那邊...
請問有人知道他指的是誰嗎??

--

長大就是累積與擁有?

或者,意味著不斷地失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倩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