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行程:聖喬治馬喬雷教堂Chies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 -->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時鐘塔-->鐘樓-晚餐Trattoria Al Vecio Portal
首先我們先來到了聖喬治馬喬雷教堂,這是一個簡單典雅的小教堂,不過教堂裡的電梯可讓旅客眺望對面聖馬可廣場全景,教堂有著"水邊的貴婦"之稱。
A.「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
進入廣場前,會先經過兩個巨大的圓柱,柱頂上的雕像是兩位威尼斯的守護神:左邊是聖馬可飛獅(威尼斯的城徽是獅子拿著福音書),右邊是踩著埃及聖鱷的St.Theodore。
馬可是《新約•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將他奉為守護神。相傳828年兩個威尼斯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大港將耶穌聖徒馬可的遺骨偷運到威尼斯,並建立了聖馬可大教堂。
大教堂的五座洋蔥圓頂,仿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教堂,正面的華麗裝飾則帶有濃濃的拜占庭風味,而整座教堂的結構卻又呈現出希臘式的十字形設計。從1075年起,所有從海外返回威尼斯的船隻都必須繳交一件珍貴的禮物,用來裝飾這間「聖馬可之家」,所以教堂內部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的藝術收藏品。正面是五座拱型的羅馬式大門,拱門上方的鑲嵌畫描繪了聖馬可教堂的創建故事,主題分別是"從君士坦丁堡運回聖馬可遺體"、"遺體到達威尼斯"、"最後的審判"、"聖馬可的禮讚"和"聖馬可進入聖馬可教堂"。
聖馬可教堂內部是不能拍照的,奇怪的是,當我們進入教堂後,所有的遊客幾乎都立刻拿出了照相機,裡面的閃光燈此起彼落的閃著,幾乎是一人一臺的拍照,一點也不誇張,而工作人員也都視而不見,絲毫沒有制止的意思,我們猶豫了好一陣子,終於也拿出了相機拍了幾張,但沒打開閃光燈。
非常特別的是,雖然沒有像聖彼得教堂那樣有著數不盡的華麗立體雕刻,聖馬可教堂內部卻充滿著覆蓋金箔的壁畫,所以看來華麗非凡,有著另一種絕世僅有的獨特風格。描繪聖經故事與宗教聖跡的金色系鑲嵌畫,和黃昏時由弦月窗射入的陽光相互輝映,讓聖馬可大教堂又有“黃金教堂"(Basilica d’Oro)的美譽。
B.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1797年拿破侖進占威尼斯後,曾贊嘆聖馬可廣場是"歐洲最美的客廳"和"世界最美的廣場",並把廣場邊的行政大樓改成了自己的行宮,廣場四周的建築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精美作品。
當我站在聖馬可廣場,心裡是很有感觸的,記得第一次來到Venice是十幾年前的事了,但即便在那麼小的時候,身處威尼斯的我依舊可以感受到那世界僅有的浪漫,到今日我仍舊記得小小的我站在聖馬可廣場時的場景。經過這麼多年,景色依舊和記憶中的一模一樣,只是,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和生命中的另一半,再度回到這個美麗的城市。
C. 時鐘塔(Torre dell'Orologio):
據說這座裝飾華麗的大時鐘在大運河的水域也能看見,讓經過的人都能注意到威尼斯的財富和榮耀。塔的下面兩層設有巨大的拱門,通往城市主要街道。塔頂上有兩個巨大的青銅「摩爾人」,穿著羊皮,腰間有槌子,一個較老,一個較年輕,顯示時間的推移,每到整點青銅人會敲響鐘聲。第一個時鐘是在西元1499年由Gian Paulo 和Gian Carlo Rainieri父子完成,其他還有能顯示24小時及12星座的時鐘。
D. 聖馬可鐘樓(Campanile di San Marco):
聖馬可鐘樓上方為拱形鐘樓,共放置了5座鐘,拱形鐘樓的上方是方形建築,外牆分別由獅子與威尼斯的女性象徵(正義女神la Giustizia)所裝飾。鐘樓的最上方是金字塔狀的尖塔,尖端上放置了金色的天使--加百利形狀的風向標。在幾個世紀中,聖馬可鐘樓多次遭遇火災的破壞,也曾經倒塌過,據說聖馬可鐘樓從建造到倒塌剛好過了一千年的時間,重建工作在1912年3月6日完成。
這天的晚餐在Al Vecio Portal用餐,威尼斯很流行所謂的"觀光套餐",通常是十幾歐的價格,裡面包含主菜,副餐和甜點等等,然而也要小心有的觀光套餐雖然照片精美,但和實際成品完全不符,甚至會加收開桌費、服務費等等,這家餐廳網路上有著不錯的評價,價格也十分親民,蛤蜊麵和海鮮麵都非常好吃。他們還提供免費續點的自製麵包,香酥的口感也讓我們吃了不少。第三天我們又去另一家吃了觀光套餐,同樣是蛤蜊麵,另一家餐廳卻幾乎沒有蛤蜊,更讓我們懷念起這家好吃又實惠的餐廳。
Al Vecio Portal網址: